实名认证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吴惠敏采访稿
2014-12-18    浏览(1499)    作者:韩伟荣    来源:吴惠敏 官方网站

这一路的行走就是最美的修行

 

文/韩伟荣

 

中国画崇尚哲学,多体现贵“无”尚“虚”的理念,疏空淡泊,藏景于虚,无以言传的神韵在画家审美观照中落纸生辉。

每天早晨7点开始,整个上午,或挥毫,或阅读,在书法、绘画、哲学、佛学、文学等学术间穿行,乐此不彼;下午和朋友相聚一处,品茗聊天,海阔天空,轻松愉悦;晚上至少两个小时的绘画。

好几年这样的日子,过得也算滋润。突然有一天,手中的毛笔不知从何落纸,想起老师说过的一句话:当你不知道怎么画的时候就该进步了。

打起行李,带上笔墨纸张,北上清华美院,聆听教授的艺术课程,接受教授的悉心指导……

2014年岁末的一天,笔者走进宝缘堂,堂主吴惠敏向我娓娓道来她的艺术修行。

或许是她血脉里有艺术基因的缘故,在幼小的年纪就迷上了书画。家族书画氛围的熏陶,吴惠敏一步一个脚印,从业余走向专业,以致在书画圈里被称为“画痴”。

业余绘画6年,直到2005年的一天在报上看到洛阳女子书画院的消息,就像是久旱逢甘露的禾苗,那种饥渴难耐的心情一下子被释放,毫不犹豫的成为洛阳女子书画院的一员。

对于绘画,吴惠敏倾心宋元明清,崇尚高古平淡、清新儒雅之风。观她的作品,透着文人之气,书卷之气。

文人画在古代是很有讲究的,是画家综合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,更强调与书法的关系。书法用笔中点、线的组合构成了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,运笔的疾徐轻重,点线的疏密粗细,也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的心态、气质和个性,做到心手相应,气力相合,笔不周而意周。

除家学渊源的传承外,文人画之于吴惠敏,她的恩师李艾娴给了她很大帮助和指导。李艾娴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、洛阳女子书画院院长,其作品蕴涵着墨中见笔,笔蕴写意的文人崇尚。

师古人与师造化是相辅相成。吴惠敏说,师古人是为了传承,师造化是要有个性。和古人对话,怎么对?一是临摹,二是欣赏。她说,在每一次看吴昌硕画集时,都让她感动的热泪盈眶,因为那是吴老的艺术路径,是吴老艺术追求的结晶,画集作品上标注的年代显示了吴老不同时期的风格,对于了解吴老创作思想,学习吴老创作态度等都有帮助。

书画同源,以书入画。吴惠敏谨尊古训,200个毛笔字练习,早已成为她每天的必修课。诸遂良、钟繇的或唐楷,或行草,在和先贤的交流对话中,她的书法水平不断见长,从其早期和现在的作品题款中可见一斑。“两条腿走路”的方法,使吴惠敏的书画水平同步提升。

吴惠敏和作品,带有东方之美的韵味、禅意和审美特征,简约、轻灵、优雅,让观赏者在不经意间产生心灵感应,她的多数作品只落名字,没有题款,给了观赏者更多的想象空间,根据个人的体会去解读。所谓“咫尺之间,夺千里之趣”,空灵之美的境界尽在其中。

她的绘画作品在国家、省级大展(赛)中屡屡获奖或入选。

在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霍春阳传统绘画工作室学习花鸟画,老师追求画的意境,用简约的形象表达出深沉、博大意境的艺术理念启发影响着吴惠敏的创作;参加完清华美院毛国典书法高研班学习,近来她又迷上的中国古老的文字――汉简。

“汉简书法的出现,打破了长期以来对隶书的刻板印象。”“汉简书法不仅摆脱了石刻翻版的刀工限制,更直接与观赏者的视觉以书写的墨迹接触。阅读时可以完全感受到书写者手指、手腕、手肘,甚至到肩膀的运动,如水波跌宕,如檐牙高啄,如飞鸟双翼翱翔,笔锋随书写者情绪流走。书法的舞蹈性、音乐性,到了汉简隶书才完全彰显了出来。”

汉简的魅力深深吸引住了吴惠敏,在当今女书画家中,研习汉简实属难得。

如果说书画作品是艺术家的个人形象,那么作品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艺术家深邃的思想和综合素养。吴惠敏工作室的大部分书籍不是规整地排列在书柜中,而是方便阅读随意摆放着,散文、小说、诗歌、哲学、佛学、美学、国学等,兴趣之广泛,无不深深影响着她的艺术理念。

以禅心面对一切,接受一切,做好自己的事,感恩在生活、事业中给予过帮助的家人、朋友、老师、同事,把一生修好。吴惠敏如是说。

标签:

^_^ 人喜欢

关注TA

给TA留言

扫描二维码进入
手机官方网站